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大数据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0-06-11 15:23 | 来源:爱尔海得视近视视矫正中心 | 浏览: 3918

前两天是全国爱眼日,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提出“合理用眼,关注孩子眼健康”、“科学防控近视,拥有光明未来”,高度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


爱眼日到来之际,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发布了《2020疫情期间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主要基于1-4月份通过云夹采集的全国30个省份、181个城市的6-17岁儿童青少年的2800多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大数据,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阅读环境光照、户外有效暴露时长四个方面,解析疫情影响下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的变化,以期为特殊环境下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1.png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



超2800万条用眼行为数据,揭秘疫情对青少年近视影响

受疫情影响,举国进行居家隔离,由此可能带来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增多,会极大增加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但是,到底这种影响会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无可靠的数据来呈现。


为了明确这个问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基于1-4月份通过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收集到的356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2800多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在这些儿童青少年中,小学生占比71%,初中生占比19%,高中生占比10%。经过分析后发现:在近距离工作方面,虽然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用眼时间明显比平时更长,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用眼距离比平时有所改善。

2.png


在用眼时长方面,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的用眼时长超4个小时,超过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于2018年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荐的120分钟2倍有余,比2018年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报道的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多了近20分钟。其中,有超过七成的学生平均每天用眼时间超过2小时,六成以上的学生平均每天的用眼时间超3个小时。

3.png


在单次连续用眼时长方面,超过七成的学生单次连续用眼时间超45分钟,更有超过四成的学生单次连续用眼时间在2小时以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建议,儿童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到“3个20”,即一次性看近距离的东西20分钟后,远眺20英尺(6米)20秒钟以上。


4.png


用眼距离也被认为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关键因素。本次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学生平均用眼距离为34.3cm,而根据《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2018年学生的平均用眼距离为29.8cm,与之相比,增加了4.5cm,用眼距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有超过三成的学生用眼距离低于方案推荐的33cm,其中有8.3%的学生更是低于20cm,对眼球造成较大负担。


杨智宽教授表示:“一方面,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作业;另一方面,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加重了持续性用眼的负担。监督和改善学生不良用眼方式的必要性迫在眉睫。”


疫情期间户外活动大量减少,更不利于视力保护

5.png

相比用眼时间的明显增加,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数据是,受疫情影响,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报告显示,相比2018年孩子们平均每天54.9分钟的有效户外活动时间,疫情期间减少了将近一半,不足方案推荐的1/4,高达七成多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长低于60分钟。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大量减少,将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


事实上,已有科学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一个独立性的保护因素。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据了解,这主要因为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高强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6.png


同时,阅读环境的光照值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报告显示,有超过四成的学生白天阅读环境光照低于方案的推荐值,更有近九成学生的夜晚阅读环境光照低于推荐值。专家提醒,营造良好的阅读光照环境,对于预防近视具有重要作用,应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入眼光照达到125lux及以上。


依托“云夹”进行大数据分析,爱尔眼科为青少年近视防控保驾护航 

通过大数据,对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情况进行客观呈现,是制定科学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据了解,2018年,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曾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共同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该报告基于云夹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采集的全国22911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1.8亿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客观呈现了全国各地区各年龄段学生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情况。


而此次发布的疫情期间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同样也是通过“云夹”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而成。

7.png

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可从五个维度监测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用眼行为


“云夹”是由爱尔眼科自主研发的全球具有近视眼防控功能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对佩戴者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角度、环境光照户外日照时长5个维度进行精准监测,对近视相关行为监测准确性高达97%,为儿童青少年近视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同时,云夹还具有振动提醒功能,能够对不良用眼行为进行实时提醒,以改善孩子的用眼行为习惯。


杨智宽教授表示,“通过对庞大的青少年用眼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看到了青少年近视和这些行为因素之间的关联,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时环境光照的强度、户外活动时长和用眼角度这五个维度,更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方案,从而更科学的防控近视,为孩子们的光明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目前,爱尔眼科已搭建起预防、检查、控制“三位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包括以对青少年的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及干预为主的预防手段、以远视储备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为主的检查技术,以采取视网膜离焦矫正技术和改善视功能异常技术为主的控制技术三个方面。而以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夹”作为关键实验设备,由中国人主导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杨智宽教授团队),覆盖全球6大洲3大人种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也于2018年在美国檀香山正式启动,有望破解人类近视发病机制这一“世纪难题”。


爱尔黑科技——云夹

监测影响孩子近视发展的后天大因素



用眼不佳,实时提醒



用眼数据,智能分析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云夹”的科学原理,进行相关咨询及购买,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体验。

预约检查





由于个体差异,想了解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请点击这里进行客服...

立即客服